人文:
径山茶径山产茶历史悠久,始栽于唐,闻名于宋。宋朝的翰林学士叶清臣在他的《文集》中说:"钱塘、径山产茶质优异"。清代《余杭县志》载:"径山寺僧采谷雨茗,用小缶贮之以馈人,开山祖法钦师曾植茶树数株,采以供佛,逾年蔓延山谷,其味鲜芳特异,即今径山茶是也";又据《续余杭县志》记载:"产茶之地,有径山四壁坞及裹山坞出产者多佳,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"。
南宋时,日本佛教高僧圣一禅师、大应禅师(即南浦绍明)渡洋来中国,在径山寺研究佛学。归国时带去径山茶籽和饮茶器皿,并把"抹茶"法及茶宴礼仪传入日本。
新中国成立后,有关部门重新研制径山茶并获得成功。1979年径山茶在浙江全省名茶评比中荣获第一名,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,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。1991年获"中国文化名茶"称号。
1.名山、名寺育名茶。径山是天目山的东北峰,被堆珠、大人、鹏抟、宴座、朝阳、凌霄、御爱七峰环抱,在宋代时被誉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,有“江南第一山”之美誉。径山茶与山齐名,据记载在距今1250多年的唐代便开始植栽茶树,比“西湖龙井”要早好几个朝代。历代文人墨客如叶清臣、吴自牧、欧阳修、田汝成、谷应泰等对径山茶的独特品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。
2.名人、名泉衬名茶。径山是茶圣陆羽著经之地,据《新唐书·隐逸传》记载茶圣陆羽曾在径山隐居,并在径山植茶、制茶、研茶著下传世著名《茶经》,而其用来烹茶品名次的“陆羽泉”则仍然为世间了无限的传奇,这些都为径山茶增添了人文内涵。
3.茶宴、茶道展名茶。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,据史料记载,日本至今流行的“茶道”源于宋代径山寺内盛行的“茶宴”,由当时赴径山拜师的圣一国师圆尔辨圆传入日本,从而形成了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。
地理:
径山茶径山茶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名。日本僧人南浦昭明禅师曾经在径山寺研究佛学,后来把茶籽带回日本,是当今很多日本茶叶的茶种。
径山茶广泛种植在径山镇径山村,径山海拔1000米,山岭高耸,神木参天,共有霄峰、大人峰、鹏博峰、晏坐峰和御爱峰五大峰。种植土壤肥沃,气候潮湿,有绝佳的种植环境。
鲜叶在谷雨前后采摘,以一芽一、二叶为标准。经过摊放–杀青–摊凉–轻楺–解块一初烘、摊凉–低温烘干等程序加工制成。
认证部门:国家工商总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