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【地标富农】打好特色牌 念活产业经
【地标富农】打好特色牌 念活产业经
发布时间:2018-01-17 21:48

    近年来,祥云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,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,按“产业高效化、发展生态化、产品特色化、生产标准化、经营规模化、品牌高端化”的要求,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稳步发展,初步形成了“特色鲜明、模式多样、功能完备、集群高效”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“三产融合”发展格局。

        特色养殖  蚕桑引领绿色发展

       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,走进祥云县刘厂镇青坡村,青瓦白墙、道路干净,一片片蚕桑环绕着村庄。蚕桑绿了村子、富了村庄,让人们告别了“青坡水阁有三台,代代出来打草鞋”的贫困面貌。

       “近几年每年都能挣一二十万,今年市场行情特别好,收入30来万应该不成问题。”青坡村三组组长曹光洪说,他带头成立的祥云县光洪农民种植合作社有30户社员,今年共种蚕桑170亩,养蚕500张,产鲜茧20吨,社员每户不低于六七万元。

       曹光洪说,青坡村自古就有发展蚕桑产业的历史。去年底,全村528户有342户从事栽桑养蚕,种植桑园4600亩,鲜蚕收入1968万,人均收入超万元。

      “祥云蚕桑产业,形成种植、养殖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一体的产业链。”云南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白学宏介绍,公司是省级龙头企业,10多年来,公司均在每个村设有收购点,有技术人员指导村民生产。他们去年生产200余吨白产丝,远销欧美等地区,以及日本等国,实现产值2.2亿元。

      “祥云有皇正、光生、俊驿、云源蚕种等蚕桑龙头企业,发展势头迅猛。”祥云县茶桑工作站副站长王加辉介绍,祥云桑园分布在9个乡镇、98个村委会,约有10万人从事栽桑养蚕。去年,祥云桑园面积10.27万亩,鲜茧产量达5776吨,农民售鲜茧收入30319万元,比上年增加31%,蚕农的日子是越过越好。

       特色种植  红梨成为国家地标产品

       12月8日,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8个地理标志产品,祥云红梨名列其中。祥城、沙龙、云南驿、下庄、刘厂、普淜等乡镇还被列为祥云红梨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范围。

       走进刘厂镇王家庄大箐,碗口粗细的红梨树满山遍野,一片连成一片。红红的冬桃及各种农作物夹杂在梨树中,色彩斑斓。“红梨成熟的9月,满树通红的红梨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,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。”祥云县泰金科技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斌说,祥云红梨因皮薄、肉嫩、汁多而闻名,有“彩云红梨”的美称,连续3年获得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。目前,他们流转3800余亩土地,红梨种植达千余亩,去年产红梨3000余吨,产值2000余万元。

      “红梨酒早已上市,红梨果醋、果汁渐渐开发形成产业,成为新的产业链。”王建斌说。

       目前,祥云县共建成祥云红梨种植基地31857亩,红梨鲜果产量1.8万吨,实现产值1.2亿元,成为祥云县继烤烟、蚕桑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。“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,有机认证,地理标志产品,是祥云走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化的关键。”祥云农业产业办主任张启说,祥云在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的同时,积极做好“三品”认证。目前,有出口基地4个,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7万亩,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个、绿色食品15个、有机食品11个,5个云南名牌农产品,3个品牌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。

       特色蔬菜  豌豆远销大城市

       走进祥云圣龙农业庄园有限公司基地,田成方、地成块,水利设施一应俱全,大棚内豌豆粒粒饱满,正待采收。

       “这个季节在上海、广州的餐馆里,你要上一盘新鲜豌豆,很可能就是我们基地的。”圣龙农业庄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文武说,他们公司流转土地7000多亩种植豌豆,招收员工700余人,季节性用工最多一天达到1300余人次。豌豆销售达4000余吨,产值达1.5亿元。

       “经过土地流转,实现了机械化、技术化、规模化生产。”云南龙云大有实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曹盛祖说,目前拥有万亩蔬菜种植基地,正在建立设计规模年出栏30万头生猪的养殖基地。打算通过管道连通,将粪水直接运输至蔬菜基地,实现绿色循环种植。去年,公司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.3亿元,产品销往欧美、日韩等20多个国家,创汇4080万美元。

       祥云县农业局局长严珑彬介绍,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2.3万亩,规模化经营比重达34%,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1.3%,科技贡献率达57%。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了“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”的转变。

 

德州百仕达地标产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,均不得转载

酒水流通许可证|食品流通许可证

免费服务热线

400-9848-848

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