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政策法规 > 违规曝光 >
“英山云雾茶”商标遭抢注 茶农历经10年争回
“英山云雾茶”商标遭抢注 茶农历经10年争回
发布时间:2016-03-15 10:18

品牌的魔力,人皆领教。

市场称它是通行的名片,行业称它是产业的支点,农民称它是致富的纽带,专家称它为竞争的核心。

在湖北农产品商标的品牌发展历程中,有苦恼,也有喜悦;有教训,也有反思。

今日起,本报推出《湖北农产品商标观察》系列报道,带您探寻商标背后,产业发展的故事与思考。

人生有多少个10年?

过去的10年,英山茶农和工商部门一直为“英山云雾茶”商标奔走呼喊。

2月26日,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对“英山云雾茶”商标争议案终审判决:撤销武汉云雾茶公司在“茶”商品上商标专用权。

这一刻,茶农们如释重负。历经10年艰辛,他们苦盼多年的品牌终将回归故里。

10年一案,全国罕见

英山,以茶为傲。

英山云雾以“形美、色绿、香高、味醇”闻名。从1992年起,每年4月20日,英山都要举全县之力举办“英山茶叶节”。20多年来,风雨无阻。

热热闹闹的茶叶节办了一年又一年,但等回过神来申报商标时,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。

2006年9月,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向国家商标局申报“英山云雾茶”地理标志时被告知,该商标已被抢注。

消息传来,英山茶农彻底懵了。“英山云雾茶自古就是英山人的,怎能被外地人抢注?”

原来,一个连年受邀参加英山茶叶节的武汉商人偶然发现,该县只一门心思办节,不曾注册商标。该商人立即向国家商标局抢先注册,还一并注册了“庐山云雾”、“安溪云雾”、“五峰云雾”、“普洱云雾”等全国各地名茶商标。“商人此举有恶意抢注的嫌疑。”英山县工商局及当地茶叶办负责人誓言,一定要早日帮茶农获得商标注册专用权。

一场旷日持久的商标争夺战,从此上演。

且说尴尬,卖品牌还是卖树叶

这10年,英山茶农用“尴尬”来形容自己。“看着省内采花毛尖、萧氏、恩施玉露一家家企业大张旗鼓宣传的时候,我们多少有点遮遮掩掩。”英山县茶叶办副主任何青松说,宣传吧,品牌是别人的,是花自己的钱帮别人办事;不宣传吧,行业竞争激烈,茶叶卖不出去,尴尬。“现在公司生产的茶叶全靠贴牌。”湖北金雷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训说,公司有5000亩基地,主要生产白茶、红茶、绿茶。 他举例说,白茶一斤800元卖到安吉,被贴牌后1600元每斤投放市场;红茶一斤300元卖到福建,贴牌“金骏眉”一斤能卖到1980元,卖到信阳贴牌“信阳红”也能卖到800元。

“并不是英山茶品质不如人,吃亏就吃亏在没有自己的品牌。”杜训说,别人卖的是品牌,英山茶农卖的是树叶,尴尬。

英山茶农的尴尬不止于此。

数据显示,英山从事茶产业人数13万人,占全县人口的30%以上。截至去年,该县茶园面积25万亩,茶叶产量2540万公斤,产值14.1亿元。

一个产量、种植面积全国第四、全省第一的茶叶大县,却不能在产品包装上,堂堂正正写下“英山云雾”四个大字。

十二上北京,夺回品牌

为夺回品牌,英山人全力以赴。

该县出台了英山云雾茶生产标准;请来中国茶业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,为英山云雾茶题字助威;英山云雾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

几经努力,国家商评委裁定武汉云雾茶公司注册无效。然而,对于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,武汉云雾茶公司不服,于2015年6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;当年8月10日,一审判决将武汉云雾茶公司的“英山云雾”商标的“茶、咖啡”2种商品予以撤销。

对这一判决结果,武汉云雾茶公司再次向北京高院提起上诉。2016年2月26日,高院的终审判决“驳回上诉,维持原判。”

至此,“英山云雾茶”商标案,尘埃落定。“从商标图案设计、征集、异议、申请、求助、呼吁到异议复审,10年来,茶叶协会和省市工商局的同志们一起,十二上北京,全县上下耗费巨大的精力。”英山县工商局局长余意说,10年一案,在全国也是少之又少。

风起云涌,风来了就够了么

去年底,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换届。湖北英山云雾茶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雪平当选为新会长。

“协会成立的前10年打了10年官司,如今交棒,深感责任重大。”叶雪平说,在10年“等风”的日子里,英山茶农对品牌的渴求已融入血液。

终审判决下达的同时,英山工商已推动“英山云雾茶”中国驰名商标申报工作;

“英山红茶”、“英山白茶”标准制定出台后,立即启动地理标志商标申报,力争用5年时间申报成功;

计划5年内新发展茶叶商标60件以上,把已有的野山香、志顺等茶叶品牌打造成“英山云雾茶”母品牌旗下的著名子品牌。

“目前,协会与政府已完全脱钩,全面走向市场。”叶雪平说,协会专门成立了英山云雾茶营销股份有限公司,通过市场运作经营品牌。

迎回品牌是为了用好品牌。下一步,茶叶协会将按照“统一母品牌(英山云雾茶)、突出子品牌(企业品牌),母子品牌联动”的办法,做强品牌。

曾经,英山茶农经历的尴尬都归结为没有品牌。如今,风来了,就够了么?

盘点家底,英山现有茶叶加工户720家、茶叶经营户1200户,茶叶合作社55家。然而,省级龙头企业仅4家,尚无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。

零散,缺乏龙头企业引领,现代化程度不高,是制约英山茶产业发展的短板。这些课,得一步步补。

会种茶,会做茶,但不会卖茶,更不擅长讲故事。如今卖茶叶,早已从卖产品走向了卖文化。这些课,也得一步步补。

思考,萦绕在英山茶农的心头。似警钟,长鸣;似藤条,鞭策。

德州百仕达地标产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,均不得转载

酒水流通许可证|食品流通许可证

免费服务热线

400-9848-848

在线客服